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张家界站长网 (https://www.0744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云计算 > 正文

目标指向下一代云 青云QingCloud多角度策划Kubernetes

发布时间:2021-10-12 15:13:54 所属栏目:云计算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虽然容器技术早在20世纪初就诞生了,但是直到2013年以Docker为代表容器技术才红遍天下,微服务化的潮流也席卷业界。凭借自身更加敏捷、快速的开发和部署能力,容器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者接受。 容器相比传统虚拟化更加轻量,有很好的磁盘读写性能(
虽然容器技术早在20世纪初就诞生了,但是直到2013年以Docker为代表容器技术才红遍天下,微服务化的潮流也席卷业界。凭借自身更加敏捷、快速的开发和部署能力,容器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者接受。
 
容器相比传统虚拟化更加轻量,有很好的磁盘读写性能(磁盘I/O)及网络性能,同时可以在线对CPU、内存和系统盘进行无间断扩容,适合大数据、微服务、DevOps等对性能或轻量化有较高需求的应用场景。
 
容器的主要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——“应用标准化”。通过应用容器化、版本化以及标准化,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软件的构建方式和交互方式。同时,我们看到容器编排市场伴随着容器技术的发展而发展。
 
在众多的容器编排技术中,Kubernetes无疑是业界的宠儿。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和编程社交网络GitHub已经将服务切换至Kubernetes;微软和AWS也相继加入CNCF(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,云原生计算基金会),支持Kubernetes。
 
用青云QingCloud容器平台负责人王渊命的话说,Kubernetes就是服务器端的Android。
 
正是基于Kubernetes的重要地位,各大云计算提供商纷纷推出Kubernetes容器编排服务。世界前三大公有云厂商,Azure、AWS和Google也全部支持Kubernetes。
 
目标指向下一代云 青云QingCloud多角度布局Kubernetes
 
作为青云QingCloud也不例外,在QingCloud Insight 2017云计算峰会上,青云宣布推出基于原生Kubernetes框架的容器集群管理与编排应用——Kubernetes on QingCloud。Kubernetes通过QingCloud AppCenter交付,5分钟内即可完成部署,并与QingCloud IaaS平台深度集成,充分整合SDN(软件定义网络)和SDS(软件定义存储)能力,提供极致的底层性能保障。
 
其实青云在容器领域的进展远不止于此。2016年11月,青云就推出了业界首创的以一套架构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的技术,并推出SDN网络直通服务(SDN Passthrough),使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容器直接使用IaaS平台的SDN能力。QingCloud PaaS服务率先应用容器技术,最高实现500%的性能提升。
 
此外,QingCloud还联手Rancher、希云等容器领域的合作伙伴,基于AppCenter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容器服务。
 
为什么Kubernetes容器编排这么火?
王渊命认为,容器以及编排系统(COE)是构建下一代云的关键。
 
虽然现在IaaS云很流行,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用户对于云的需求,也就是只关心业务逻辑,而不用关心IT基础设施。当用户把本地应用迁移到云端仍然会面临迁移等问题。
 
现在的云计算模型,在硬件之上是应用。应用除了业务逻辑,还要有监控、日志处理、部署和交付、自动化运维、高可用、链路追踪等等,但是它们和业务逻辑没有太大关系。
 
“这些事情能否都由云平台支撑?很难。因为每个应用程序的监控、日志、部署、架构,需要的性能都不一样。当这些都能统一的时候,才能由云来支撑。容器就在这种需求下产生了。”王渊命说,“一开始,只管理几十个容器是很轻松的。当容器数量达到成千上万时,就需要有容器的调度和管理系统,即容器编排系统应运而生。”
 
目标指向下一代云 青云QingCloud多角度布局Kubernetes
 
之所以Kubernetes成为容器编排引擎的标准,王渊命认为其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:
 
一是开源。闭源的编排引擎很难得到用户以及大多数厂商的支持。
 
二是对商业化要友好,仅是开源肯定不够,还需要有很多商业支持、推广,才能落地到众多环境里面。
 
三是社区与厂商的支持。
 
四是API跟应用规范的标准化程度,专注于标准,才能真正地为用户屏蔽技术细节。
 
五是扩展性。当环境趋向标准,也带来了同质化的问题。因此,足够的可扩展性才能有自己的优势。
 
青云QingCloud的Kubernetes路线
前面我们说了,青云QingCloud在Kubernetes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。通过QingCloud Kubernetes容器服务将用户的学习和迁移成本降至最低。用户可以基于它进行容器相关的应用开发、部署、升级,构建CI(持续集成)/CD(持续交付)应用及微服务架构等,并能实现跨机房应用的一致性。
 
用户通过QingCloud AppCenter可以一键部署Kubernetes容器服务,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(创建、扩容、监控、健康监测等),预置多种工具插件,减轻运维工作。
 
王渊命表示,作为云计算提供商,青云QingCloud把Kubernetes的规范跟自身的云平台进行整合,并开源相关的插件,同时在青云QingCloud AppCenter提供一致的Kubernetes服务。即,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青云提供的Kubernetes服务,也可以自己搭建Kubernetes并安装青云开源的插件,两种方式是一样的。
 
青云QingCloud产品经理李建盛表示,青云QingCloud在开源方面有这两个理念,一是积极地贡献开源,以上游优先,才能把青云QingCloud独创性的技术传播给大家。二是用户在我们的战略是第一位的,我们和用户、社区和广大厂商将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,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受益。
 
“我们会尝试扩展Kubernetes规范,让Kubernetes支持更多的应用。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,青云QingCloud AppCenter上已有上百款应用,我们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搭建经验。”王渊命说。
 
对于AppCenter在容器生态中的作用,王渊命表示,现在很多容器应用是在Kubernetes之前产生的,很难快速迁移到Kubernetes上。这个过程需要QingCloud AppCenter这样对应用熟悉的的“黏合剂”或者解决方案,以便不同模式的各种应用和Kubernetes的规范快速融合,从而让Kubernetes支持更多的应用。
 
写在最后
虽然云计算提供都在推出Kubernetes容器编排服务,但是云与容器的结合仍然面临诸多挑战,比如资源隔离、容灾模型、计费单元等。容器是面向应用的,IaaS是面向资源的,那么IaaS云跟容器怎么结合呢?
 
王渊命认为,在IaaS云上部署一套Kubernetes,让用户应用跑在Kubernetes里面,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,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用户对于下一代云的期望,一个标准化、一致性的COE(容器编排引擎)成为下一代云构建的关键。
 
“因为云上的容器编排引擎和本地的容器编排引擎是一致的,API也是一致的,在其他云上的API也是一致的,通过容器编排引擎这个调度器,底层接管硬件资源,上层提供各种XaaS(X as a Service),就能够实现下一代的云。”王渊命如是说。

(编辑:张家界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